您现在的位置:医院概况 > 行业报道 >

未来国家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:分级诊疗!

来源: 衡阳英博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年04月28日

  2019年3月8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2019年全国“两会”第三场“部长通道”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:“要想解决看病难问题,最现实的办法就是采取分级诊疗的制度。”

  早在2007年的“十七大”,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”就已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目标,围绕“保基本、强基层、建机制”原则,着力解决人民群众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。

  然而,伴随着老龄化、城镇化等问题的不断加深,居民健康需求呈指数型上升。其中“高医疗需求”成为显著特点,主要体现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,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,地方医疗无法满足看病群众预防、治疗和康复、护理等服务需求。

  而且医疗配置的不合理更造成了众多常见病、多发病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,“看病扎堆”,就医极其不便,众多问题造成医疗负担加重,无法解决“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”!

  供需矛盾成为新时代下医疗健康和大众需求的主要矛盾,因此,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,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要求!

  何为分级诊疗?概括起来,即为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。

  基层首诊,即为坚持群众资源、通过政策引导、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、多发病患者优先选择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,一方面为三甲医院“分流”,缓解大医院客流问题,同时充分利用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,对于超出基层医疗机构治愈能力的。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。

  双向转诊,即为合理安排医疗资源,整体提高效率,大病走上级,而恢复期慢性病患者在术后允许的情况下向下转诊,由相对基层的医疗机构负责恢复治疗,同时要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,保证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能有序转诊。保证有例可循,有法可依!

  急慢分治,即为明确落实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对于针对诊疗的服务功能,以“治疗-康复-护理”为轴心,合理分析病情,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医疗服务链,同时特殊情况特殊处理,急危病患者及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

  上下联动,则是在各级别各类别明确目标,权责清晰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分工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下级单位普及,通过掌握优质医疗技术的医师通过“传、帮、带”等手段,不断提高下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。从而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!

  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艰巨而复杂,需要在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、推进远程医疗以及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作用四个方面做好工作。

  早在2011年,上海在长宁等10区首先启动家庭医生制度,随后成立两个医疗联合体试点,正式开展分级诊疗制度服务模式的先行探索,近年来,各地不断加强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探索和优化,近20个省份出台了分级诊疗政策的措施,2018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更有助于实现全国各地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中的有据可依,为各地提供政策框架和机制保障。并预计在2020年,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地!

  马晓伟表示:“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。某种意义上说,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,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。”

  农工党成都市委会主委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表示: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。分级诊疗的核心在于强基层,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。只有基层医院的医生有了足够的医疗水平,患者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诊。

 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,而大医院则是以解决疑难杂症还有高技术科研项目为主。而现如今造成小医院人员稀少,大医院门庭若市这种现象的关键还是利益的分配问题。

  衡阳英博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介绍说因此建立好利益分配制度,才是促使分级诊疗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。只要利益分配问题得到解决,基本可以实现“基层能接,高层能转”的良好现象,同时,通过不断调整利益分配机制,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,才能为分级诊疗制度的稳步发展保驾护航,最终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。

  声明: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