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患者案例 >

【每周医案】肺腺癌化疗联合免疫多程治疗后碰壁,加用局部碘125放射性粒子后显奇效

来源: 衡阳英博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年02月02日

  许某某,女,56岁,家住祁东县河州镇大子塘村5组。

  2021年2月出现持续性干咳、气促,伴有右侧胸部阵发性刺痛,活动后疼痛加剧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肺活检穿刺术,病理提示:(左侧胸膜)中-低分化腺癌,考虑来源于肺。免疫组化结果、CK7(++),Napsin(+)。TTF-1(++),F40(-),Kif7(+. 40%)。基因检测示:ERBB2突变(丰富72.89%),PD-L1:阴性。

  2021年3月开始,采用卡铂+培美曲塞+信迪利单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。进行两周期后,发现甲状腺肿大,停用信迪利单抗,单用原化疗方案,完成两周期后,肿瘤未见变化,评效为SD,但出现甲减,口服优甲乐对症处理。第5、6周期换回卡铂+培美曲塞+信迪利单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,结果肿瘤开始增大,评效为PD。遂改用培美曲塞+信迪利单抗+贝伐珠单抗治疗3周期,再次评效为PD。随后患者拒绝化疗,在此情况下,继续用贝伐珠单抗+信迪利单抗治疗三周期,肿瘤仍未控制。

  时间来到2022年1月,在此之前,患者从诊断出肺癌到现在已经10个月,前后进行12次化疗或联合免疫、抗血管生成等多种方式治疗,但总体治疗效果欠佳,未达到预期的目的。

(2022年1月CT 可见左上肺尖后段不规则肿块,大小约2*3cm,侵犯胸膜,与主动脉弓关系密切)

  2022年1月23日在CT引导下进行左上肺尖后段肿瘤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。

(2022年3月2日 复查CT 可见左上肺尖后段不规则肿块明显缩小,隐约可见大小约1*1cm肿块痕迹,原区域见放射性粒子密集影,肿块已与胸膜分离,界限清楚)

  其后的时间,规律的按周期进行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维持,病情非常稳定,发病初期的所有症状,如持续性干咳、气促,右侧胸痛等均未再出现。


(2022年6月21日复查)

(2022年9月19日复查)

(2022年11月23日复查)

  小结:

  一、诊断为肺腺癌的病例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都要进行靶点和PD-L1表达的检测。如果有靶点突变可以选择合适的靶向药治疗或是PD-L1表达程度比较高且超过50%的时候,可以用单药的免疫治疗。但是如果PD-L1检测,表达程度比较低,小于50%甚至是阴性的。这种情况下,可以建议患者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,疗效有可能优于单纯化疗。

  本病例PD-L1表达阴性,在前期采用卡铂+培美曲塞+信迪利单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合适的,但是并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。

  二、本病例肺腺癌常见驱动基因,如EGFR、ALK、T790M等均未见突变,仅见ERBB2突变(丰富72.89%)。但ERBB2就是我们临床上常用于乳腺癌的HER-2基因,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也可见表达,但是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在2022年3月NCCN指南中推荐使用Ado-trastuzumab emtansine或Fam-trastuzumab deruxtecan-nxki,但更多时候是作为二类或三类证据,而且对于患者而言高昂的费用也需要慎重考虑。

  三、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属于放射治疗的一种特殊照射方式,最常用的核素为碘-125籽源,被誉为放射治疗皇冠上的“珍珠”。粒子植入治疗晚期NSCLC肿瘤完全缓解率为35%~70%,总有效率71.8%~94.4%,可明显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活质量。

  本病例在使用多程化疗、免疫、抗血管生成等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后,未能达到治疗预期的情况下,果断采取局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,疗效喜人。